成都冻品水产销售虚拟社区

一顿团圆年夜饭,百年中国生活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爱吃也会吃,可作为中国人的你可知道中国美食的传承更是中国人百年来生活的变迁?


既然临近新年,那么小编今天就带着大家从每个中国人最期待的年夜饭说起......






「旧时过旧年,“暖锅”是标配」

1910年春节,宣统二年,末代皇帝溥仪那年四岁。按照惯例,皇室会在太和殿举行国宴,招待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皇帝只会出于礼节亲临,而不进食。宴会菜品极尽奢靡,据记载: “太和殿大宴原设宴桌210席,用羊百只、酒百瓶。”事实上,四岁的溥仪也没有吃什么东西,因为他还太小。



春节之食,即便在动荡的帝国之末,也未曾改变其面貌。阖家、祭祖、团圆、互道新禧,都是必然的路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食是奢望,能够吃一顿饱饭已经是安慰。



两年后的1912年,,宣布改用公历。那也是一个一切求新的年代,旧的、传统的,皆要废除,包括旧历中的新年。原指农历岁首的元旦和新年被用来指公历1月1日,农历岁首则叫“春节”。政府发出告示:“凡各地人民应将废历新年放假日数及废历新年前后所沿用之各种礼仪娱乐点缀,如贺年、 团拜、祀祖、春宴、观灯、扎彩、贴春联等一律移置国历新年前后举行。




1935年,鲁迅写了一篇文章——《过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从1912年开始,鲁迅就没有过过旧历年,过年对他来说,无所谓节日,更无所谓年夜饭,只是年纪大了,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放鞭炮。在之后的1936年春节,那也是鲁迅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他在日记里写道:“阴历丙子元旦。雨。无事。晚雨雪。”


饺子也是必需品。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准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那时的年饭标配是暖锅,就是梁实秋说的一锅炖肉,加上蘑菇、粉丝、山药, 一碗又一碗的,上海称作“全家福”, 到了安徽,则是胡适家的“一品锅”, 据梁实秋撰文回忆:“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到了广东的客家,则是盆菜,各种食材分门别类,层层堆积,里面的内容没有一定之规,一般会有萝卜、猪皮、鱿鱼、冬菇、鸡肉、炆猪肉,上层总会是精贵的食材,下面是吸收汤汁最佳的食材,一层层地团圆着吃。



「饥饿年代,凭票过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新年定为“春节”。


这一年的春节,,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在异国他乡度过春节。,他的厨师程汝明回忆,有一年的年夜饭,他做的是不放酱油的红烧肉、腊肉苦瓜、辣椒圈、鱼头豆腐、盐水鸡、扒双菜和一小盆三鲜馅饺子,加上中午的剩菜⋯⋯1962年1月31日,,还请了章士钊等作陪,桌上只有几碟湘味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唯一能撑点场面的是有瓶葡萄酒


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还有饥饿和物资匮乏。这是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的普遍记忆。



1957年2月3日出版的《北京日报》 上的一篇报道记录了一户普通人家的年夜饭:“我们买了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够我们一家子快快活活地吃几天的了。”然而到了1958年的春节,国家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白糖、 粉丝、糕点等种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1959年春节,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吃的是胡萝卜饭, 很少很少的米,也没有菜,是切碎的胡萝卜里撒上一把盐。



「邻居少了汤年糕,盛一碗相赠」


年年难过年年过,即便物资如此紧张,吃一顿年夜饭也是家家户户的渴望。

到了1970年,年夜饭上可以选择的食物要多一些了,那年春节期间的 :“北京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市场上还出现了如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一些夏令蔬菜。”



上海美食作家沈嘉禄回忆70年代的上海春节食俗,年糕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买年糕也要排队,还要凭户口簿,小户多少,大户多少,还煞有介事地盖个章,防止有人多买。有些人家连年糕也买不起,户口簿就借给邻居买,邻居烧了汤年糕,盛一碗相赠,也是情意暖暖的。门槛紧的上海人不买刚从厂里做出来的年糕,因为此时的年糕含水量大,称分量显然吃亏。过一夜,甚至等年糕开裂,分量就轻了。此时用同样的粮票钞票买,年糕能多出一两条来。平常上海人吃青菜汤年糕,加一勺熟猪油,又香又鲜,可以吃一碗。过年时则吃黄芽菜肉丝炒年糕,上品点儿的,做一盆韭黄肉丝炒年糕,招待客人体面过人噢。”




「 粮油食品丰富了,“春晚”上桌了」

待到1979年,北京的市民们终于不再为年夜饭发愁了,尽管那时候还是凭票供应。当时的报纸上记载: “春节市场上有金浆、西泉、潞泉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一场变革开始了,而变革的细节总是从一餐一饭中体现出来。80年代,人们的年夜饭上添了一道“大餐”, 那就是从19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一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 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参加春节晚会,《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气候; 一曲《我的中国 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几乎成了后来每届晚会的结束曲...... 大年三十,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




「80后的记忆,寻常华北的寻常温暖」


80年代的末期,空气中似乎有 “年味儿”: 鞭炮屑的火药味、熏肉味、大白菜味、冰冻的带鱼味、葱花炝锅的味、蒸年糕味、油坊的芝麻香油味、刚写好的春联未干的墨汁味、澡堂子里的蒸汽味...... 种种味道散漫在镇上,似乎刚下过一场雪,踩上去有咯吱咯吱的声音,过年的味道就从路边的积雪里冒出来。


此时太太、婆婆们已经在家准备过年的馒头,蒸上几笼,屋子里都是蒸汽。奶奶手巧,会在过年的时候动手做一些别致的面食: 剪出几个刺猬; 用红小豆点缀作眼睛做几个兔子; 还会费心地做几个面老虎——会做别出心裁的面食,也是考验一个主妇能干的标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顿年夜饭,上海要吃蛋饺,广州要吃盆菜,湖南少不了腊味,北方是饺子,南方是汤圆,不同地方总有自己过年的方式,不同人家也会有自己的传统。

 

年夜饭其实是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其乐融融,吃什么反而是次要的事,重要的是准备这顿饭的时光,对这顿饭的期待。一顿饭传承着中国人对于年的认识。


到了90年代,城市里的人们开始在餐厅里吃年夜饭,先是1992年,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简单一加工就是丰盛的年夜饭。到了1994年,人们开始外出吃年夜饭,而到了1996年,年夜饭也开始需要提前预订了。




「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年夜饭不断变身」




2004年春节到2013年春节,这10年是中国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的10年。


2004年春节前的年夜饭情况大概就如报纸上所写的那般:

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各大餐厅就已经开始抢接年夜饭的订单了。与往年相比,今年年夜饭形式突破不大,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和上菜速度,超过八成的餐厅采取由店家统一安排菜式的方法。相对而言,新开餐厅预定量不如老字号多,部分知名餐厅从10月开始接单,如今已订出去五六成。


2005年,一些美食杂志里提到了仿膳的“满汉全席”年夜饭套餐包括:开胃冷盘、豌豆黄芸豆卷、金汤玉肚、翡翠龙钱、鸿运当头、乌龙望春、左宗棠鸡、佛手献宝、福禄双全、连年有鱼……每位价格268元;而四川饭店的年夜饭套餐是:冷菜有八味围碟,热菜有清汤竹荪蟹肉羹、王府一品鲍、鱼香明虾球、蔬香樟茶鸭(配荷叶饼)、茄鲞、蟹黄娃娃菜、水煮鹿肉、辣味银雪鱼,风味小吃为四样,还有水果拼盘一份,每桌1680元;又一顺推出的800元的“团圆宴”,不仅包括8款凉菜,还有镇店名菜腰果虾球、滑洋四宝、烤羊腿、清真烤鸭等10多款菜肴和面点。



2006年,各大美食杂志上推荐的最多的是各种饺子,其中包括百饺园的饺子,年夜饭的菜单上饺子品种包括:“猪肉山野菜 12个 猪肉芹菜 12个 猪肉青椒 12个 西红柿鸡蛋 12个 鲜虾 12个 羊肉香菜 12个 猪肉豆角 12个 猪肉茴香 22个 猪肉胡萝卜 22个 全素馅 22个。”


那一年,流行的还有各种餐厅推出的年货礼包:砂锅居饭庄,推出了豌豆黄、小豆糕等近20种小吃糕点,顾客购买20元以上,免费包装精致礼品盒;上海老饭店今年特地准备500套外卖半成品年夜饭,每套售价680元,有“红油焗明虾”、“红焖元蹄”、“黑椒炒牛肉”、“八宝炒辣酱”、“三鲜烩鱼肚”、“香辣羊肉煲”、“糖醋大黄鱼”、“细纱八宝饭”、“黄金麻饼”、“团圆一品锅”共10道,买回家加热即食,十分方便



2011年,寻常餐厅的年夜饭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于是国内又有了新的“玩法”——外出过年。郊区的年夜饭,香港的年夜饭,以及国外的年夜饭似乎更能吊起国人的胃口。



2012年临近过年的时候,豆果网携手旅游卫视‘美味人生’栏目发布《2012龙年春节饮食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龙年春节饮食消费选择在酒店餐馆吃年夜饭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情况,从去年的14.3%降至今年的14.1%,选择自制年夜饭人群的比重上升;70后、80后自制年夜饭上升明显,酒店定制和自制年夜饭差价大,传统美食仍是春节主打。”


直到如今互联网也成了改变年夜饭吃法的要素,有了各种外卖、美食O2O项目,用 App 直接就可以请一个厨师回家做年夜饭,想有年夜饭大礼包,也无需去排队购买,手机上下单就可以收到。总之,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年夜饭也不断变身,这不仅仅是一顿饭。



最后

无论曾经的年代是多么凋零


我们都不应扭捏胆怯地面对当下的盛世繁华


同样


无论如今的年代是多么昌盛


我们都不应虚荣做作地遗忘祖辈过往的艰辛


我们骄傲地前进着


我们谨慎地铭记着


愿我们的祖国


2018狗年大吉




PS:

大家也来分享一下自家吃年夜饭时发生的趣事呀

๑乛◡乛๑





编辑

又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